作者:醒读君股票配资十倍
朗诵:陈着
// 兹心说 //
在照顾好父母的同时,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。
六十岁,人生已然步入夕阳之境,本应是含饴弄孙、安享悠闲的时光。
然而,倘若此时家中仍有八九十岁的父母健在,那便意味着一份独特而深沉的责任依旧在肩。
俗话说:“夫孝者,百行之冠,众善之始也。”
在这段别样的岁月里,守住以下这三条规矩,让父母的晚年温馨祥和,也让自己的人生少些遗憾。
常伴左右,给予高质量陪伴
有句话说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”
这是在提醒我们,要多陪陪自己的父母。
六十岁的我们,或许已历经人生沧桑,事业有成也好,平淡度日也罢,此时父母最需要的,就是我们能常伴身边。
八九十岁的父母,身体机能大不如前,行动多有不便,他们的世界逐渐缩小,子女的陪伴成了他们生活中最温暖的阳光。
这种陪伴,不是简单地坐在父母身边,而是给予高质量的相处。
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,陪父母聊聊家常,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,哪怕那些故事已听过无数遍。
就像作家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所写:
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”
我们要珍惜这每一次倾听,因为每一次交流,都是对这份缘分的珍视。
我的邻居李大爷,六十出头,母亲已九十高龄。
李大爷每天都会推母亲到公园散步,给母亲介绍公园里的新变化,看母亲脸上洋溢的笑容,那是一种满足与幸福。
在公园里,李大爷还会和母亲一起晒太阳,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新闻,母亲虽然听力不太好,但看着李大爷手舞足蹈地讲述,也会笑得合不拢嘴。
当我们常伴父母左右,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陪伴时,父母能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关爱,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安全感。
这种陪伴,是对父母多年养育之恩的深情回馈,也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。
尊重父母意愿,不强行改变他们
随着年龄增长,父母的一些习惯和观念可能与我们大相径庭。
但六十岁的我们要明白,尊重父母的意愿,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。
父母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,他们的经历造就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,这些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。
常言道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”
尊重父母意愿,首先体现在生活小事上。
比如,父母可能习惯了自己做饭,即便我们觉得他们做饭辛苦,也不要强行剥夺他们这份乐趣。
只要在安全范围内,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。
朋友的父亲,八十多岁,特别喜欢自己种些小菜。
朋友起初担心父亲年纪大,种菜太劳累,想阻止。
但父亲却觉得,在小菜园里劳作,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吃到新鲜的蔬菜,是一种乐趣。
后来朋友尊重了父亲的意愿,父亲每天在小菜园里忙碌,精神头越来越好。
在重大决策上,同样要尊重父母意愿。
比如涉及房产、财产分配等问题,要充分听取父母的想法,而不是自作主张。
父母对自己的财产有支配权,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考虑,也许是想给某个子女多一些帮助,也许是想留作养老备用。
我们要做的,就是尊重他们的决定,而不是为了利益与父母争执。
尊重父母意愿,能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,让他们在晚年活得舒心自在。
关注父母健康,做好身心呵护
六十岁的我们,要把关注父母健康当作头等大事。
父母的身体机能衰退,各种疾病容易找上门来,我们要时刻留意他们身体的细微变化。
定期带父母去体检,做到疾病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有的老人可能觉得身体稍有不适是正常现象,不愿意去医院。
这时,我们要耐心劝说,让他们明白及时就医的重要性。
我的同事张姐,她母亲八十多岁,有段时间总说胸口闷,但觉得不严重,不想去医院。
张姐反复劝说,带母亲去做了全面检查,结果发现是心脏方面的问题。
幸亏发现及时,经过治疗,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。这就是关注父母健康的重要性。
除了身体健康,父母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。
八九十岁的老人,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、孤独等原因产生心理问题。
我们要多和父母沟通,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。
当父母情绪低落时,给予安慰和鼓励。
可以陪父母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社交活动,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。
关注父母健康,是我们对父母爱的具体体现。
通过细心呵护,让父母在晚年能少些病痛折磨,享受幸福安康的时光。
六十岁之后,若还有八九十岁的父母,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。
俗话说:无规矩,不成方圆。
守住常伴左右、尊重意愿、关注健康这三条规矩,是我们对父母深情的承诺。
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,不让人生留有遗憾。
兹心批注:
人过六十,如果家中尚有父母健在,是人生一大幸事。珍惜这份幸运的同时,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。关心爱人与子女。毕竟,照顾父母是为我们的前半生报恩,照顾自己,体恤身边人,是为我们后半生培福。
*作者:醒读君股票配资十倍